简体 | 繁体 | 英文
CSCEC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公司青岛辽阳路快速路项目团队:我们好比上火线,没有退后只向前
发布时间: 2022-12-13 分享到:

1.jpg

“人民网9月30日讯:辽阳路快速路项目位于市内首条“多线合一”的轨道与快速路复合走廊,其地下为地铁4号线,地铁上方为隧道段与高架桥相结合的城市快速路,地面层为城市主干路及常规公交走廊。复合走廊建成后,将形成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的综合交通系统,减缓拥堵,减少占地,实现集约化利用土地的目的。辽阳路快速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杭鞍高架路组成完整的东西向贯穿性快速路,串联胶州湾第二隧道至青银高速沿线南北向主干道,显著缓解东岸城区中南部交通压力。”

尽管早已从诸多媒体报道中,“熟知“了辽阳路快速路项目,然而,真正抵达现场时,我们却被眼前平整申延的沥青桥面震撼住了。落日横天,两边是繁华的居民区,地面上车流如溪,涓涓不断。桥面上也熙熙攘攘,机械、工人、风,来回穿梭。走进项目部,办公区域却有些空旷,有人告诉我们,管理人员大多都在现场。经过几番电话联系,才渐渐有人折返回来。

周玉强:“顶住压力冲上去,才能成功”

2.jpg

2022年,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调研辽阳路快速路时强调:“要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用力、加压奋进,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此背景下,项目业主方对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定2023年8月通车的辽阳路地上工程,需要与地铁4号线在年前实现同步通车,节点提前了9个月,而原定明年年底通车的地下工程部分也相应提前到了明年7月,这给项目履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急难险重显身手,基础设施公司副总经理周玉强在指令下达的第一时间,迎着8月热情如火的阳光赶往了项目现场。“干项目,要敢于直面问题,项目工期这么紧张,我必须到一线去带着大家解决问题。”他说道。

尽管是刚刚驻扎到现场,但经常到项目调研的周玉强,对于现场却十分熟悉,几个困扰项目快速推进的难题,被他牢牢记在心里。“最大的困难在于,项目地处闹市,社会影响大,有时没有万全之策去调节施工需要和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你白天施工,会影响周边交通,晚上施工,会影响居民休息,所以项目经常遇到信访压力,我们不得不取消部分施工时间,比如说,早晚高峰,我们就得给车流让路,暂停物料、机械进场,而这与项目紧张的工期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为了尽最大可能利用好有限的施工时间,周玉强与项目团队共同研究后,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第一步是加大资源投入。”周玉强几经协调,决定将基础设施公司积累的优质资源,重点投入到项目建设中,项目机械数量达到了普通项目的2到3倍,劳务队伍也增加了2倍,“这样就带起了施工的节奏,进展快了起来”。

“第二步是优化工序穿插。”周玉强带领团队改良了多项工序的穿插。项目原本是在周边辅路修好后再推进建桥,以此保证周边留有4个车道,减缓交通压力,而现在则是将辅路修建与建桥同步推进,以此节省施工时间,“当然,这样也有负面影响,现场只能保证两车道可以通行,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信访小组,同周边的产权单位、小区居委会沟通,达成共识,同时我们也不断完善工序衔接,强化资源投入,以此加快施工进度,减少长时间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周玉强还优化了盖梁与桥面施工的工序,将原定“盖梁完成后,用3个月做桥面”的思路,调整为架梁和桥面同步推进。“我们采用饱和式投入模式,增加现场工人,只要有面就上人,绝不让工作面等工人”,由此,这道工序进度快了一半。

“第三步是开展劳动竞赛。”周玉强告诉我们,为激励项目高效建造,基础设施公司重点推行劳动竞赛,“虽然现场环境不让晚上加班,但一些噪音比较小的施工内容,例如绑钢筋,我们可以24小时干”,“按节点完成情况采取奖励措施,只要按时按质完成目标,我们就会发放激励”。最终,项目19天完成加宽段施工,创下局施工速度记录,被业主称赞“八局确实能打硬仗”。

“第四步是优化施工方案。”在项目吊装施工中,周玉强连同技术团队研究后决定,采用升降车取代吊笼,在控制施工成本不变的同时,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安全。

如今,辽阳路快速路项目高速推进,而周玉强也因为工作需要,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他的办公室内摆了一张简单的行军床,晚上,他便在这里休息,以便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他说:“这种项目首先考验的是抗压能力,能顶住压力,能冲上去,才能成功。”

王伟:努力胜过道理

3.jpg

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基础设施公司助理总经理王伟有点像是“半路出家”来到项目,今年8月,接到任务后,他“正式入场”。然而,早在他尚未 “进驻”项目时,“就已经是项目上的人了”,“当时天天来,后来项目抢工,干脆就直接‘驻场’,住在这了。”

王伟来到项目后,把自己定位为“补位”的角色,“项目上活比较杂,加上抢工,常常会出现空缺,我就是哪里需要去哪里”。这意味着,王伟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工作。“项目业主的管理是我见过的所有业主里面专业化程度最高、要求最为严格的。” 王伟告诉我们,业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思路超前,他需要不断和业主对接,同时安排落实计划。

项目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周边住户稠密,车流量大,“施工必定会产生影响”。王伟着手做起群众安抚工作,申请夜间施工手续,同时协助交警做交通疏导。“干了这么多年项目,这种经历还是第一次。”同时,项目也面临着地下管线复杂的问题。项目地段涉及海缆、光缆、通信管线及电力管线,王伟同项目其他负责人成立专班,在公司的帮助下,积极对接产权单位、运营单位,交底管线位置,先动用人工开挖,找到管线的准确位置后,再使用机械开挖,避免施工对管线造成破坏。

“干道桥工程,材料是不能等人的。有时材料来的晚了,工人已经撤场,管理人员也要上场去干活。”回忆起桥面施工时,王伟这样说道。项目原定11月28日完成沥青摊铺,然而,当天却突然下起暴雨。彼时,沥青材料已经进场,“如果停止摊铺,就会浪费价值十几万元的原材料,如果冒雨继续,可能影响桥面的耐久性”。最终,王伟同十几个管理人员,穿着雨衣,带着土工布、拖把、鼓风机,到桥面上吸水、扫水。最终,桥面沥青成型质量达到要求,雨停后,王伟等人又紧急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完善。

在王伟与项目团队的努力下,项目创获全线五家单位中的“多个第一”,第一家局部绿迁完成,第一家桩基进场、成孔、通过质监站验收,第一家承台桩基浇筑,第一家承台通过验收,率先完成标段内全部主线桥墩柱施工,全线产值领先。项目团队也因此获得来自青岛市住建局、业主单位的多封表扬信。

虽然提前预约了采访,但我们到达时,王伟仍在现场。抽身回到项目部,刚坐下,他的电话又响了起来。“王伟总一直很忙,中秋节过后,他没有一天休假” ,项目管理人员刘兰靖告诉我们,“无论前一天熬到多晚,他总是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对此,王伟笑着说道:“项目的成功来源于好的团队,同一个目标,同一条心,拼搏的精神很重要,努力胜过道理。”

宋克坤:“一股劲儿,朝着目标前进”

4.jpg

2022年3月来到基础设施公司,5月赶往辽阳路快速路项目担任总工,宋克坤带着一股子“新人”的冲劲儿。初到现场,如何从技术层面上平衡解决高效建造和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也成了宋克坤需要面临的难题,他把这形象地比作“是在戴着脚链跳芭蕾”。

“考虑到附近居民小区较多的现实,我们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弃用作业时声音较大的冲击钻,改用旋挖钻。”宋克坤说道,早在进场前,他就考虑到了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就格外注意,除了选用声音较小的设备,施工过程中,他还在一些离居民区近的区段设立隔声屏,同时尽量在需要连续施工时提前告知居民,争取理解。

“作为城市主干道,辽阳路地下,也埋设了诸多管线。”宋克坤表示,管线迁移给项目施工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一般要先做管网改迁,再做道路施工,但现在因为工期压缩,所以好多管线没有迁改,就要做道路,这就倒逼我们必须改进工艺,比如说有海缆和我们的桩基施工有冲突,我们就把原定的割接工艺改成了骑跨工艺,为项目节约了大约2000万的成本。”

针对现场施工空间比较小的问题,宋克坤与项目团队研究后,采用预制方法推进施工。例如,项目的墩柱施工一般要分为桩基、承台、墩柱施工等几个步骤,“现在我们做墩柱的时候,早在承台施工阶段,就预留好坑洞,绑扎好墩柱的钢筋笼,直接栽到里面,最后只需要在钢筋笼中浇筑混凝土,就可以直接合模成型,这样流水施工,一根柱能提高4-5天的施工效率”。项目部还在迁移管线、浇筑桩基同时,通过制梁场提前预制箱梁。“相比现场浇筑箱梁,提前预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宋克坤表示。预制好的箱梁,每块长30米重180余吨,一段双向六车道的桥面,需要架设5榀箱梁。8月底箱梁施工前,宋克坤便就箱梁运送、架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道路调流管制等情况,制定了完善方案,动用2台350吨吊机夜间施工,10月中旬前后,便完成了所有200榀箱梁的架设。

“施工过程中,我们在平行匝道钢混组合梁结构的桥面板湿接缝处采用了UHPC-CA超高性能混凝土,有效保障接缝处的施工质量。”宋克坤告诉我们。“这个混凝土的研发,从6月份就开始了,一直进行到10月份,我们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司两级联动,一起推进该技术的落地。”据了解,这种粗骨料混凝土的大方量应用,是四公司乃至八局的首次实践,混凝土外加剂、拌合方式、配合比均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一点点摸索,一点点优化,逐步让这个混凝土,满足了工作性能需求,最后投入使用。”

在宋克坤和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已申报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项目、青岛市智能建造应用试点,同时成立了QC课题小组,选择课题并立项。成绩背后,也有汗水和辛酸,11月15日到11月28日,气温下降,天气达到沥青铺设的窗口期,他与项目所有人一起“战”在现场,连续数日每天干到凌晨三四点钟,“长时间不回家,不休息,衣服都快臭了”,最终完成了施工任务。

“之前从来没想过我这么能熬夜,能连续熬半个月,一天只睡两、三小时,但是真正有事的时候,就靠一口气去顶着。干项目有时候就需要这么一股劲儿,朝着目标前进。”宋克坤说道。

李仁壮:伟大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付出

5.png

2022年6月4日,李仁壮来到辽阳路快速路项目,在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担任技术部经理的他,要在这里担任工程部经理。

“虽然很多工作不熟悉,做起来困难,但既然安排我到这个位置,我还是要把事干好。”谈及那段经历,李仁壮这样回忆道。当时,项目工程部仅有2人,李仁壮“一边着手,一边适应”,他负责起项目的施工报表,“这个报表,要对接分公司、公司、局、监理、业主,要求又多又杂,我花了2个月的时间,慢慢地,才得心应手。”

虽然节点紧张,但项目受周边环境影响,支吊车、打混凝土等很多工序,只能在晚上施工。“下路还好说,到了桥面系,道路狭窄,白天完全无法推进。”让李仁壮印象深刻的是,刚来项目时,夜间打混凝土,“那时候还没有摸透现场,王金臣就来陪我‘熬夜’,还教我怎么盯施工。”等完成浇筑后,已是第二天上午九点。“又累又饿,他带我去街边的早餐店,在那里,我吃到了人生中最最难忘的油条和豆浆。”

10月1日,项目团队抢工承台,李仁壮和项目团队“驻扎”现场。下午,小雨开始淅沥,李仁壮为同事们分发雨披,继续施工。此时,承台已进入浇筑阶段,“浇筑一旦开始就不能停,后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雨水问题,但绝不能停下来。”李仁壮向我们介绍道。晚上,大雨骤然如倾盆,风也大起来,“只得先避雨”,等雨小后,李仁壮又和团队顶着风雨推进抢工。这一夜,项目团队“抢”出了五个承台。

“不抢工的时候,晚上就回宿舍,‘挑灯’读《毛选》,《平凡的世界》《沧浪之水》我也喜欢。” 当问及在空闲之余做些什么时,李仁壮这样回答。“黑格尔说,谁道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意志,并使之实现,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毫无疑问,毛主席十分符合这个论述,《毛选》是他留给后辈的遗产。”

自6月来项目以后,李仁壮回家两次,每次都是短暂停留便回到项目,谈到这些,他笑着说道:“《到韶山》不是写了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所有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广大的付出。”

王金臣:累点不要紧,得把仗打赢

6.jpg

2021年12月,辽阳路快速路项目刚刚中标,担任物资经理的王金臣,就冒雪来到了劲松五路。在这里,他同项目团队组建起项目部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业主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保证质量和安全,对于现场的各项管理也更细,同时工期很紧,大家都很着急。”王金臣告诉我们。

项目开工后,面临着环境影响的问题。辽阳路快速路过劲松一路爬升至地面,继续向东上跨劲松三、四、五、七路后落地,以地面快速路接入海尔路立交,周边民居较多,车流量大,项目车辆、机械进出受到限制,同时施工材料堆放空间有限,建材坠落也会影响到交通,加大了施工管理要求。“干别的项目,我更多时间是坐在电脑前;干这个项目,我得蹲在现场。”除了负责物资平常的招标采购外,王金臣还要管控物资的进场与后续使用。为规避交通影响,项目物资常常是夜间进场。“后来都习惯了睡觉不脱衣服,可能半夜接到电话,就要到现场验收。”

为减轻对周边居民影响,项目还成立了文明施工小组,由各工区人员和王金臣等物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落实文明施工的各项需求,在不影响进度的前提下减少施工对周围群众的影响。

项目还面临着劳务队伍更换频繁的问题。项目涉及桩基、墩柱、架梁等等工序,不同的工序需要不同专业的分包队伍。队伍退场,工序衔接,给物资结超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这时就是一边和旧队伍结算,一边和新队伍对接,一次更换就是3、4家队伍的沟通量。”

作为EPC项目,项目前期图纸深化不够完善,但工期紧急,王金臣及时跟技术部、设计院沟通对接,了解图纸需要,提前储备物资,同时对接供应商。“基建类项目需要的物资种类复杂,要对接40多家供应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了近400个电话。”王金臣告诉我们,他每月免费通话时间1500分钟,此外还要多打300元话费,“都是工作应该做的事情”。

为确保尽快通车,项目工期压缩,致使抢工较多,“抢工的时候兄弟们没白没黑地干”,王金臣也在其中。前段时间摊铺沥青,王金臣负责“盯”沥青进度,包括发车数量,沥青用量,“整宿的盯,三个人轮着,连续三四天。”11月28日,项目团队完成了沥青摊铺。

采访时,我们注意到,王金臣的下颔裹着厚厚一层纱布,他解释道:“前几天长了囊肿,刚做了手术。” 王金臣告诉我们,加上做手术的时间,他住院七天,出院后,便径直回到了项目。“同事们都说让我多休息几天,但遇到抢桥面系,我得回来。”

2022年,刚过春节,大年初六,王金臣就赶了回来,着手项目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自此,直到12月,他仅在6月休过一次假。“让我比较欣慰的是妻子很理解我,她还时不时担心,经常要来看看我。一路走下来,最感谢的是家人和同事们的支持。”

当问及如何“熬过来”的时候,王金臣回忆起了基础设施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浩在项目动员会上说的一句话:“咱们自己累点不要紧,得把仗打赢,不断打胜仗,得带领兄弟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刘健: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


7.jpg

2020年入职四公司的刘健,看起来像个腼腆的大男孩,但真聊起现场工作,他却显得非常成熟,对于自己负责的施工内容侃侃而谈。“我在南京工业大学上的大学,读的交通工程专业。”他告诉我们,本着“专业对口”的思路,他毕业后就来到基础设施公司,2022年2月底到达辽阳路快速路项目,先后参与了项目几乎全周期的施工。

刘健与一名同事目前正在负责桥面系防撞体的施工。“我们的工作都有一个固定的施工周期,就拿我的任务来说,可能是一周或者三天就要干完一定的工作量。”为了确保任务正常开展,刘健结合项目的总控节点,在自己的具体任务开始前,细化分割工作内容,制定了更为详细的节点目标,确定了每日的工作计划,然后在现场统筹施工人员、机械展开施工,“不干完就不休息”,“工人走了我就自己上”,保证了自己工作的正常开展,“12月10日,我们基本完成了全部防撞体的施工任务。”

在项目现场,刘健对于“辛苦”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工期太紧了,总是要赶着完成很多事”。在项目桥面系铺设沥青时,他与同事们连续5天24小时轮班施工,“每天只睡一小会儿”;在项目加宽段施工时,包括他在内的项目团队所有人,连续奋战20天,“每天干到半夜三四点,其中还有10天左右通宵”。尽管现场很累,但是刘健却并不喊苦,他说:“干活的时候,和大家互相配合比较好,几个人在一块儿合计着把事情干完,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喜欢看老电影,现代电影主要喜欢'漫威',现在忙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看了,但《蜘蛛侠》中有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始终记在心里,也许我并没有蜘蛛侠那样的天赋,但是在项目上,我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刘健这样说道。

采访中,刘健还提到了一部老电影,《大路》。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工人为主角的电影。1935年,电影公映,讲述了抗日战争中,一群筑路工人用生命修筑和保卫一条重要军事公路的故事。电影中,筑路工人们高唱着大学生工人郑君新编的《大路歌》(聂耳谱写),合力拉动大铁磙,平整的道路向前生长,延伸。

那首歌这样唱道:“压平路上的崎岖,碾碎前面的艰难!我们好比上火线,没有退后只向前!”大概,所有修路筑桥的人,都是如此。